過渡到后編輯機器翻譯業務模式


許多翻譯公司都不愿意采用機器翻譯。許多人認為,這將降低工作質量,并將削弱該行業的就業機會。作為一個在本地化和翻譯行業工作了幾十年的人,我可以告訴你,這種阻力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1993年,當我介紹CAT工具同時我也看到了對新技術的抵制。翻譯人員擔心依賴翻譯記憶會使他們的工作更具重復性,并降低工資和工作量。25年后,同樣的爭論也在機器翻譯上展開。
翻譯當然不是新概念。它現在越來越受歡迎是由于最近技術的進步。20年前,基于神經網絡的引擎比20年前先進得多。
當有人認為機器翻譯引擎的結果不佳時,我首先要問的是他們上次測試機器翻譯的時間。許多業內人士仍將他們的觀點建立在多年前的結果之上,而這些結果已不再有效。事實上,機器翻譯更便宜、更快、更安全,質量也越來越好。不采用這種快速主導技術的LSP將無法在這個新的市場上競爭。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看到反對機器翻譯的爭論,以及它們是如何隨著機器翻譯的新進步而改變的。我們還將概述lsp采用機器翻譯過程的過程。
論據1:如果考慮到后期編輯,機器翻譯不會更快或更便宜
盡管新的機器翻譯引擎產生的結果在某些情況下接近于人工翻譯,但仍然有理由不愿意使用未經編輯的機器翻譯。大多數機器翻譯輸出需要翻譯后編輯。
關于后期編輯的效率,人們有著相互矛盾的看法。一些翻譯人員認為從頭開始翻譯有時比后期編輯快,盡管這種看法正在被更高質量的機器翻譯輸出所改變。
即使進行人工后期編輯,成本仍然比傳統的翻譯過程至少便宜50%。
論點二:機器翻譯只適用于特定情況
有一種誤解,認為機器翻譯只對獲取文本的要點有用,而實際上,機器翻譯幾乎是任何翻譯項目的一個重要部分,不管你使用的是什么源文件。
在大多數情況下,機器翻譯不是合適的問題,而是除了機器翻譯之外還需要做多少后期編輯工作。有了適當的流程,機器翻譯可以用來滿足大多數翻譯要求。
不進行后期編輯:機器翻譯可用于法律行業的eDiscovery之類的內容分析,或用于內部溝通的基本理解。
最少或不進行后期編輯:它還可以用于處理面向客戶的大型非關鍵內容存儲庫,例如支持論壇或電子商務應用程序。
通過后期編輯和附加QA步驟:它可以用于大多數需要翻譯的場景。
仍有不建議使用機器翻譯的情況。
- 例如,在翻譯需要高度適應特定文化信息的情況下,如營銷材料,這種技術就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 機器翻譯對于翻譯復雜的法律和商業合同,在沒有對輸出進行徹底審查的情況下也可能不可取。
- 此外,沒有后期編輯和嚴格的質量保證流程的機器翻譯可能不適用于生物技術、制藥和可能危及生命的設備等關鍵部門的文檔。
論點三:機器翻譯引擎正在取代翻譯器
正如我們在其他受到技術干擾的行業中所看到的那樣,就業機會的流失并不一定像它們在發展中那樣嚴重。
作為一名自由譯者的生活,曾經的基礎是獲得項目和客戶,建立質量聲譽,現在已經轉向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Elanna Mariniello and Afaf Steiert在tcworld中解釋?.
科技正在創造新的職位,需要新的技能。編輯把翻譯工作從機器上翻譯出來,而不是把翻譯工作從機器上翻譯出來。
翻譯人員對此表示過多關注薪酬和工作量減少. 然而,這個問題比機器翻譯的影響要大得多。在本地化行業中,降低大多數流程成本的壓力越來越大。翻譯成本的降低也影響了譯者的收入。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業界需要加強對訓練有素的語言專業人士價值觀的認識。
受機器翻譯影響的不僅僅是翻譯人員。這項技術改變了定價和語言服務能力,也影響了客戶。當一個LSP采用機器翻譯過程時,他們需要準備好培訓翻譯人員和客戶。下面是實現機器翻譯過程的分步指南。